工艺要求
内容提要:自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世界经济出现区域化、集团化趋势以来,以缔结FTA为标志,全球自由贸易一直在不断地发展。世纪之交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全球自由贸易更出现了快速地发展的新局面,进入了以双边自由贸易为主的新阶段。
(2)美国双边自由贸易的发展及其通商政策的变化。美国在加快发展双边自由贸易的同时,其贸易政策也在1990年代向地区主义倾斜的基础上,进一步向双边自由贸易倾斜。美国通商政策向地区主义倾向的重要标志,一是美国在北美自由贸易区的基础上,逐步推动南北美统一的美洲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二是积极地推进亚太贸易投资自由化的发展。
(3)日本双边自由贸易的发展及其自由贸易战略。日本在积极地推进双边自由贸易的过程中,于2001年修改了“WTO一边倒”的通商政策,提出了“继续以WTO为中心,双边自由贸易、区域内自由贸易和全球自由贸易相结合的”新通商政策。2002年以后,日本通商政策进一步倾向了双边自由贸易,当年10月公布了《日本FTA战略》,正式提出了自由贸易的指导方针,确定了自由贸易的战略重点,宣布在日新自由贸易区的基础上,将以韩国和东盟为中心,在东亚和全球范围内缔结FTA,并以此推动东亚自由贸易区以及WTO多边贸易体制和全球自由贸易的发展。
(1)从世界经济区域化、集团化到世界经济区域化、一体化。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很多人认为以北美、西欧和日本为中心,世界会在三大经济圈的基础上形成三大经济集团。然而,从十多年来的发展状况看,世界经济区域化并没有走向人们担心的集团化,而是走向了区域一体化。
(2)世界经济区域化、一体化新阶段的含义。世界经济区域化、一体化的新阶段,意味着世界经济区域化和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内容和形式都发生了某些新的重要的变化。首先,世界经济区域化不仅有多国经济联合,并且还有两国经济联合,出现了区域内国家经济联合和两国间经济联合同时发展的新局面。其次 ,经济一体化不仅有区域内国家经济一体化,并且还有两国经济一体化,出现了区域经济一体化和两国经济一体化同时发展的新局面。第三,更重要的是,经济一体化不仅有区域内国家的经济一体化,并且还有跨地区国家的经济一体化,出现了区域内经济一体化和全世界内经济一体化同时发展的新局面。第四,世界经济区域化、一体化的新阶段,为世界经济一体化、全球化创造了更为有利的条件。
(3)世界经济区域化、一体化进入以双边自由贸易为主的新阶段。世界经济区域化、一体化的新阶段,与双边自由贸易快速地发展的新局面紧密关联。因此,世界经济区域化、一体化,就进入了以双边自由贸易为主的新发展阶段。
由于世界经济区域化、一体化进入了以双边自由贸易为主的发展阶段,区域内自由贸易和双边自由贸易同时发展,因此,当前世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新特点,就大多数表现于全球双边自由贸易快速地发展的新特点,主要体现在:
(1)双边自由贸易和区域内自由贸易相互促进、同时发展。区域内自由贸易为双边自由贸易的发展开辟了道路,指引了方向,而双边自由贸易则使区域内自由贸易的时机和条件日臻成熟。
(7)发展中国家或后进国家的主动性。发展中国家之所以在双边自由贸易中采取主动行动,是由于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可以就不同的贸易自由化时间表达成协议。这样,发展中国家在做出一定让步的基础上,就能够最终靠自由贸易,在各方面加强与发达国家的经济关系,从而不但可以扩大其优势产业特别是农产品出口,而且还能够在扩大贸易和引进外资方面处于比他发展中国家有利的地位。
如何从理论上认识双边自由贸易,这是当前国内外学术界很少涉及的问题,根据笔者的研究,现归纳如下:
(1)从双边自由贸易到多边和全球自由贸易的发展规律。如果说两国间经济关系是国际经济关系的基础,那么双边自由贸易就自然是多边和全球自由贸易的前提。从这个意义上,可说是多边和全球自由贸易的发展重新再回到了其逻辑的起点,经济、政治关系紧密的国家先开展自由贸易,符合自由贸易发展的一般规律。
(2)世界经济区域化、一体化的新发展。从关贸总协定和WTO多年来倡导的多边主义发展到地区主义,再发展到双边主义,标志着国际经济关系和贸易自由化出现了新的发展特点,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从表面上看,地区主义似乎是对多边主义的倒退,双边主义又似乎是对地区主义的倒退。但实际上,由于双边自由贸易超越了社会制度、经济体制、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水平和地域的局限,呈现出全球性发展的态势,因此,在一国同时与许多国家开展自由贸易的情况下,双边自由贸易一般就不会形成针对任何第三国的封闭性排他性的经济集团。这样,双边自由贸易在很大程度上就弥补了区域化的局限和不足,避免了经济联合的经济集团化倾向。所以,作为贸易自由化现实选择的双边自由贸易的发展,就既是对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补充和推动,也是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新动力。
(3)世界经济区域化、一体化的发展阶段和过渡形式。双边自由贸易是在区域内贸易自由化和经济一体化尚不具备条件的情况下,先在有条件的两个国家之间实现贸易自由化和经济一体化。换言之,双边自由贸易乃是走向区域经济一体化、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阶段和过渡形式。在区域经济一体化、全球经济一体化实现之后,双边自由贸易的历史使命也就完成了,即双边自由贸易终将为区域内自由贸易和WTO框架下的全球自由贸易所取代。
(4)东亚经济联合的主要内容和基本形式。自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日本-东盟自由贸易区提出以来,东盟都主张在这两个自由贸易区的基础上,进一步建立东亚自由贸易区,日本自由贸易战略的目标也是建立东亚自由贸易区。因此,以1999年以来历次10+3领导人会议所达成的共识为标志,东亚自由贸易区的前景越来越明朗了。然而,与其他尚未实现经济联合和经济一体化的地区一样,在东亚自由贸易区尚需时日的情况下,优先发展双边自由贸易乃是现实的选择。换言之,双边自由贸易乃是当前东亚经济联合的主要内容和基本形式,是走向东亚自由贸易区和东亚经济一体化的发展阶段和过渡形式。
(1)双边自由贸易的经济效果。①促进自由贸易和全面经济合作;②改善贸易条件;③改善投资环境;④有利于解决贸易纠纷,避免贸易摩擦政治化;⑤促进经济改革和结构调整。
(2)双边自由贸易的政治效果。①在加强经济相互依存关系的基础上,促进政治上的友好关系和相互联合;②实现政治外交的目的。经济外交和政治外交是各国外交的两大手段,一般都是双管齐下,配合使用的;③确保外交政策的战略灵活性。
(3)双边自由贸易对区域内和全球自由贸易的补充和推动作用。①为区域内自由贸易创造条件;②改变有关国家对WTO谈判的态度和立场;③为WTO谈判开辟道路,奠定基础;④为WTO创造新规则。
(4)双边自由贸易的影响和冲击。与WTO和区域内自由贸易相比,双边自由贸易不可避免地对一些国家产生了更为严重、更为直接的影响和冲击。正因为如此,所以无论在发达国家还是在发展中国家,无论在WTO新加盟国还是在WTO先加盟国,和反对全球化一样,世界各国都出现了反FTA特别是反双边自由贸易的势力。
(1)对双边自由贸易采取向前看的积极姿态。①我国是世界上经济发展和贸易增长最快的国家,而根据世界各国的经验,凡是经济发展特别是贸易增长迅速的国家,大都对自由贸易持积极态度。因此,从动态的比较优势看,今后我国不仅将越来越具备自由贸易的条件,而且还将对自由贸易提出慢慢的升高的新要求。
②充分利用FTA在贸易自由化进程方面的过渡期。③争取从南北FTA中得到更多的好处。④打破日本FTA战略的包围。⑤灵活回应有关国家的要求。⑥把FTA作为经济外交和政治外交的重要工具。⑦把双边自由贸易作为促进和实现多边自由贸易的手段。⑧统筹考虑与其他四周的国家和世界其他几个国家的双边自由贸易。⑨掌握双边自由贸易的主动性。
在世界经济区域化、一体化进入以双边自由贸易为主新阶段的新形势下,无论从APEC框架下亚太地区贸易投资自由化的发展的新趋势看,还是从10+3合作机制以及东亚自由贸易区的发展前途看,自由贸易都是我国越来越需要认认真真地对待的现实问题了。为此,应该参照有关国家的做法的经验,在2020年前后亚太地区实现贸易投资自由化和东亚建立自由贸易区的目标和前提下,以双边自由贸易为中心,把FTA作为经济外交和政治外交的工具,尽快制和实施自由贸易战略。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