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艺要求
,如果要回看复盘上一年的科技热点,必定离不开一个频繁出现的新词——低空经济。
2024年低空经济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预示着一个足以与数字化的经济并驾齐驱的产业经济,进入大众视野。既然是新词,就有必要解读一番,其是以各种有人驾驶和无人驾驶航空器的各类低空飞行活动为牵引,辐射带动相关领域融合发展的综合性经济形态。其相关这类的产品最重要的包含无人机、eVTOL(电动垂直起降航空器)、直升飞机、传统固定翼飞机等,涉及居民消费和工业应用两大场景。
模式在探索、技术待成熟、产品在落地,应用已“飞天”,低空经济商业化运营落地还有多远?
这是一个疑问,或许这一答案将在2025揭晓,或许因通感一体的体系完善,加速“带飞”,落地生根。
低空经济与通感一体,如同珠联璧合。后者的概念理解极为简单,通信+感知的一体化,这个与我们传统安防的AI+OIT,高清+网络,数据+算法类似,都是一体成型,缺一不可的。
话说,这科技圈的万事万物,大抵都如此。本文从笔者从事的车载与交通领域,来看低空经济下的通感一体与车路云一体化如何为地面交通更多赋能。
如果将空域之下的交通当作一个大场景,那同样是2024的“半新词”——车路云一体化与通感一体就不谋而合了。与低空经济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几乎同一时间,车路云一体化被“千呼万唤始出来”。其在多年前车路协调基础上,更强调云端的科技力量,基于云来做交通场景的底层逻辑与技术底座。
这就是一个全新突破,与低空经济的通感一体一样。低空经济的基建方面有“四张网”。低空经济四张网之间的关系:设施网、空联网、航路网和服务网,成为了这一体系的核心组成部分。
这其中的空联网是低空经济的关键信息基础设施,满足了低空感知及通信的需求,主要涵盖了通信设施、导航设施、监视设施和气象设施等。这些设施通过数字化手段,实现了对低空飞行的全面感知、实时监测和精准控制。空联网的建设不仅提高了低空飞行的安全性,还为飞行数据的收集、分析和应用提供了有力支持。随着5G-A通感一体化技术和北斗导航系统的应用,空联网的通信能力、导航精度和监视范围将得到进一步提升。
空联网的5G-A也是车路云一体化的网络基础部分。去年年初,工业与信息化部、公安部等五部门发布《关于开展智能网联汽车“车路云一体化”应用试点工作的通知》大力推动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化发展。
对于通感一体中的技术核心之一,2024这一年迈出了坚实的步伐。中国移动在杭州全球首发5G-A商用部署,公布首批100个5G-A网络商用城市名单;其后,中国电信在上海、深圳推出5G-A套餐;中国联通在广东佛山建成空域连续覆盖的5G-A试点网络……这是我国推动5G网络向5G-A升级的缩影。
低空经济在2025的大规模商用,离不开通感一体的强力支撑。和交通出行一样,要想富,先修路。低空经济的规模化、安全展需要以低空新型基础设施的有力支撑为前提,区别于地面实体化的物理道路和交通设施,低空监管、运行、发展的“路”必然是以通信网络为基础的数字之路、网络之路。同时,无人机在低空开展作业时需要和地面保持通信,接收指令,地面也要对无人机的飞行状态进行跟踪和反馈,并及时下达指令,这些行为都依赖网络通信。
低空经济的空联网通过5G-A通感一体化技术等,实现无人机和地面设备之间的实时通信和数据交换。有了5G-A无人机的位置信息和空域状态,通过数据分析动态优化航路网的规划和调度;同时,与服务网共享数据,将无人机各个商用场景的服务需求的信息实时传输到服务网,保证服务的精准、高效。
车路云一体化是让聪明的车跑智慧的路,其中的车与路的感知层面在本文中不做过多阐述,大致就是解决车与路的天然矛盾,以“融合的云”来做基础框架,三者互为前提、相互促进、互为交融,成为一体,来满足新时期关于车路协同的新使命。
车路云一体化其建设本初就为了解决现代交通面临的两大挑战:交通安全和通行效率。传统的解决办法是采用车辆安全保障、控制诱导等方法,但随着近年来我国汽车总量一直增长,交通问题日渐严重,传统解决办法处理起来存在很大的局限性。近年无人驾驶和车路协同技术的出现,为解决交通安全和通行效率问题提供了根本性解决方案。然而目前受制于技术和成本的限制,不足以满足多种复杂情况下无人驾驶,而对于一些稍微简单、结构化的场景,借助车路协同技术有望实现无人驾驶。
车路云一体化搭载的5G-A在北京已经有落地应用,通过5G-A车联网新特性、AI感知、车规级Redcap终端等前沿技术,在北京亦庄经济技术开发区新增6套路侧感知系统、6个5G-A杆站、4个多模态融合引擎及1个通感一体基站。同时,完成了多载波聚合、补充上行链路、确定性低时延等技术验证,并实现了华为多模态融合引擎超视距感知设备与联通智网科技车路协同平台的数据融合。
在车路云一体化网络建设方面,基地全面铺设了5G-A通信网络,依托北京联通3.5GHz和2.1GHz商用频段,成功构建了全域时延低于20毫秒、上行速率超20Mbps的“双20”性能基准,为5G车联网未来的大规模接入和性能优化打下了坚实基础。在探索5G-A车联网新特性方面,双方利用5G-A的高速传输、低时延和高可靠性特性,实现了车辆与道路、车辆与云端间的即时数据交换与智能协同。在道路感知技术上,围绕来车提示、二次事故避让、鬼探头、拥堵避让的4个重点场景验证,实现联通智网车路协同平台和AI感知深层次地融合,实现了对道路环境的全方位实时感知,达到端到端的平均时延在10ms以下。
很多人说低空经济与车路云一体化看似为两个看似八竿子打不着的赛道,却因通感一体的5G-A技术走到了一起,它们在最底层共享着同样的技术基因。
低空经济的发展需要完善的空管系统和高效的地面交通支持,而车路云一体化则为低空飞行器的起降、运行提供了智能化的地面保障。例如,低空飞行器的起降点布局需要与城市交通规划相结合,通过车路云一体化系统实现交通流量的优化和调配,确保低空飞行器的安全起降。同时,车路云一体化系统中的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也能应用于低空经济的管理。通过对低空飞行数据的分析和处理,能轻松实现对低空飞行器的实时监控和管理,提高低空经济的运行效率和安全性。
总之,这两者赛道不同,行业逻辑殊途同归,从拉近管理距离、提升业务效率、规范作业行为、防范安全风险隐患四个维度出发,为2025的科技圈,增姿添彩。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