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元旦,特斯拉发布了Model Y系列第一款四驱双电机三元锂车型,我没有试驾,1月2日下定,3月提车,选了白色,全款35.5万落地。
2021年中,父亲所在企业用公司户购买了一台初代比亚迪汉dm,也就是2020年上市的最早一批汉,公司户,车给我父亲配用,这几年算是我们的私家车,性质上他们公司户。
2023年4月,我结婚,丈母娘给我们小两口再出资购婚车,最后选定了一台沃尔沃S90智雅。
2020年11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规划(2021-2035年)》,2021年也可以被视为新能源爆发年或者新能源元年,在此之后,大量存量燃油车车主换了新能源,大量买第一台车的年轻人选了新能源。
我的买车情况应该算是逆了这股潮流,先买纯电,再买混动,最后买了燃油车。当然并不是我发现新能源不好,而是背后掺杂不少现实考虑。
本篇分别简单讲讲选三台车的心路、抛开参数的用车体验、生活用途以及对于车的个人看法。
选这台车的时候,市面上还没有如此丰富的新能源选择,极氪还没上市产品、迪子核心dmi都没影、理想l系列没问世,小鹏也只有p7和g3,宝马ix3、i3还没影子,奔驰的eq系列也没啥车,更别说现在一众全新子品牌,当时一个没有。
ip上海,当时不想拍牌,只想买电车,刚好它上市,所以定了。在下单时考虑过的其它同价位车型也就是2020年上市的蔚来EC6和看极速拍档广告视频种草的极星polestar2,我对这一些品牌认为没差异,甚至更喜欢极星一点。不再选蔚来是因为2020年无限次换电政策没了,有限的6次可能够用但是不合适。不再选极星是那东西主打动力,设计我也喜欢,但是隐隐约约感觉亏了。事实上还好没买,那两个车卖得都不怎么样,极星2还是著名的新车腰斩价,而且就是CMA平台车,确实不值钱。
这个车对我来说挺好用,先说软性那些。大胆的第一批Model Y,增加了很多生活中的话题,虽然现在满大街跑了,但当时没多人敢买第一批,亲戚、朋友、同事间提供了很高的话题度。工作层面确实帮助很大,车能拉进很多关系,融入更好的工作圈子,这点在当时能够说是其它同价位任何车都无法带来的,能够说是为事业、爱情助力了,单以收获来讲,是真的巨大。
然后是3年半接近6万公里的使用,保险年均6000,维修过5次,回临港厂1次,基本都是车子小毛病+中问题,包括轮速传感器故障、电池标定异常、充电口损坏、小电瓶亏电、方向盘更换,都是走质保没出钱解决了,所以我也买了2年延保,整体我说一句,我这个批次的Model Y问题是很多的,现在的后驱,我看没我这么多小问题。保养方面,就是6个滤芯,服务中心更换,买曼牌原厂,买滤芯我都试过了,综合1年2万公里保养费用普遍在400-500,买到电商特价能便宜些,用国货牌子也能再便宜。新车我用上海最后一批380V电表,装了21kw充电桩,在家充电确实方便。
然后说说槽点,转弯半径大,调头吃力,毕竟这个车算胖的。我的版本底盘真的硬,癫,然后噪音大,70以上速度就比较吵。底盘和隔音后续小改款都尝试优化了,有改善,也明显,但依旧是同价位中下水平的底盘舒适和全车隔音。然后是车子自带的AP,包括新车送了EAP体验,在我看来都不好用,体感和我自己驾驶风格区别太大,不柔和,不舒服。其它没什么开着很想吐槽的点,然后4年车现在车商回收价能在15万多,40%+的保值率,我感觉还可以,新能源里比同期同价还是能的,毕竟新车降价显著。
整体的使用我基本是上班出勤+周末市内+低频率假期江浙沪自驾,没有开过大长途,覆盖这些使用环境综合没有不好的体验。然后用别人的特斯拉尝试过车尾帐篷露营搭建,废力吃力,我不太喜欢,搭帐篷+收纳实在是太累,对于现在的自驾露营理解不了,我宁愿住露营酒店也没兴趣自己再搭了,我是认为,新能源车所谓拓展第二个家都是搞概念强行拓展,经济不合算,精力不方便。值得一提,特斯拉的OTA确实没骗人,车子软件功能升级挺多,不少都是蛮实用,虽然我的版本因为不是AMD车机,相当一部分功能都不升级了,但中控系统,功能确实始终优化,应用增多,一直没卡顿,黑屏也基本不出现了,导航也更好用了。
为这台车的购买综合评价,这个车我买的时机还不错,虽然比现在贵,但在21-22年大部分时间,都算是最低价,并且给我带了多方面的事业、人际关系提升,总体还是值的,至少复盘21年初这个价买其它车都比Model Y亏,完全不后悔,但今时今日再个同尺寸纯电,我不会再考虑Model Y,因没有21年的附加和收益了,这个标跟型号对我事业生活人设没用了。
虽然是家庭里可以用的车,但这个车我开得还是少,父亲的公家车,父亲开为主,我大概开过大几百公里。汉EV在20年发布时我也看过,当时没有太钟爱这一个风格。然后这个车是自己选的,等于当时公司给了十几台备选车型,因为要开出上海市长途且公司不想弄个公司户油标,给的都是当时还自带上海牌的混动。21年混动车型可不像现在这么多,能买的就是当时比亚迪全系,领克phev,荣威phev等车型,父亲开习惯了轿车,矬子里拔大个,其它车都跟汉DM比不了,所以选了这个。
车型是高配,汉DM相当于现在的汉DMP产品理念,2.0T+电机,可以馈电开,可以纯电开,纯电动力弱,馈电能跑它说的所谓5秒内破百。
作为一个企业配的实质私家车,它功能上其实没什么毛病,但接近5米车身,空间却没那么理想,一种原因是后排凸起大,另一方面是后排腿部空间很大的同时,头部空间却小,没有想象中那么舒服。当时压根没多少人选汉DM,那批车主基本都是选汉EV。
然后说缺点,最核心的是缺点就是底盘动力极不匹配,支撑差,底盘压根撑不住混动动力系统的动力。再就是车子宣传得功能多,名字起得高大上,实际还是老一套。这点真的让我祛魅所有自主品牌的技术名词,就像中国自主研发的手机,技术全是高大上名字,实际用下来没感觉体验更好。说是那个硬件,这个配置,实际丹拿音响也一般、车机也就是低级安卓平板、底盘刹车都没达到同价位水平,不是说不能用,但直观给我体验是夸张宣传。
使用成本(车险、油电、保养)因为是企业全包,所以我也没那么清楚,这个车保养频率相比来说较高,官方保养售价也涨价过,不在授权保养还影响质保,这点使用成本是更高。再就是这个车的油耗,上海城市馈电油耗在8-10个油,如今的汉dmi必然不会这么高,但这点也让我对自主混动车型的油耗数据普遍质疑,就有点类似手机生产厂商年年说soc升级,手机更省电,一用还是那么回事。
这台车家庭用还是没问题的,如果是自己买,不会在那个时间截点选他。底盘虽然和汉dm不匹配,但后续跟汉dmi的匹配度是更好的,后续的汉dmi比这个更值是肯定的。这台车给我的感慨主要是两方面,一种原因是对于自主品牌车型,有了一定的认知,哪些宣传是相对可靠,哪些宣传充满水分,我的认知更全面,后续再看自主的车,有了概念,毕竟技术升级是沉淀的,一看自主品牌的宣发文案,年年都是巨大提升,吊打传统车型和竞品,真的是让人笑呵呵,包括很多所谓的技术升级配置,就是叫个名字,名不符实才是常态。其次是,有点让我不太喜欢很多自主品牌新能源车主的氛围,不少类似车型车主的观点总是他们买的车就是最好的车,让我从理性层面没办法认同。
总体来说,汉这款车我认为一般,自主品牌的宣传和文案在我心里有了个打折扣的认知,我自己后续不排斥自主品牌的车,但购买一定是重价格和软性加成,对宣传话术一律是先质疑和偏否认,至少我不会去买自主品牌的溢价车和所谓卷配置的车。
S90这个车是2023年结婚,买的婚车。之所以选了个油车一种原因是22-23年后上海的沪大牌油标的拍中率因参拍人数减少、投放量增加而出现大幅度的提高。另一方面是出资的长辈还是希望我们购买他们心中稳定的燃油车,于是就在燃油车里寻找。最后选中了沃尔沃S90顶配的智雅,23年落地40,今年这一段时间估计37就能落地了,也是又降价不少。
当时选车时看了34C,然后觉得差不多的价格,还是买大的好,在XFL和S90两个便宜的纯油大车根据试驾感受,选了沃尔沃跟捷豹,CT6、ES是压根没考虑过,试驾也没去。
这个车也先说软性提升,本来是给我家领导开,她开撞了两次,觉得太大,就去开特斯拉了。然后就把车子给开。车子到我手里后,用了几次关键的商务用途,私车公用,这个车本来设计就商务,也是给领导挣了面子,工作上有了比较大的进步,算是车子的一个推波助澜。
然后是豪华品牌层面,BBA和沃尔沃这样的“二线”豪华到底豪华在哪里,做了车主才深刻知道,是品牌花钱对于豪华的打造,吸引更人多人去相信豪华,这里面就有了得利者,我靠这个S90参加了沃尔沃EX90、EM90的发布,借车试驾了EX30、EX40这些纯电车,也参加了官方组织的旅游等等活动,这些软性收益也是有不少价值的,当然同样是需要车主身份和时间的支出。参加了这些,我也就更懂蔚来那个说是传销的说法,其实不是蔚来原创,而是豪华品牌都要靠这样的支出维持豪华的定位与身价,但并不是福利到所有车主。更多的利益者,都是拿了好处,不告诉普通车主,打造着大佬人设、爱车人人设,说着主义,全是生意。
然后说下费用,平均油耗在9.8,最低开到过6个油不到,城市堵车那是10-15个油没跑了。保险第一年我是自己买的商业险,新车全险5500。第二年没新车返点,加上出险2次都是我方全责,保费涨到了11000,这个主要是我们出险的问题,不过保险确实不便宜,想便宜还是别出险。然后沃尔沃小保养其实不太贵,并且官方保养价其实能做到挺正常的,一年七百很容易,4S包顿饭或者包取送车,那是不亏的。说沃尔沃保养贵的那是谣传,至于维修肯定是贵的,不过我还没到自费大修的时候,前3年官方质保,买了2年整车延保。
然后说缺点,这个车机、人车交互,都是10年前的东西,至少比不了特斯拉,而且是远远比不了,沃尔沃今年的EX30我也开了,车机依旧是稀烂,卡,逻辑不清,UI都设计得不好,用起来依然挺费劲。再有缺点,就是前驱,这个价位豪华油车,A6和S90,有前驱,A6是有夸踹的,S90则是全系前驱,不过我也不拿它操控,这个就看心里怎么想,是槽点没问题。其它我开下来,确实没什么其它问题,毕竟是到了这个定位的车子。
总的来说,这台S90我开的时间和里程都不多,将将一年半,1万公里还没到,主要是通勤,最大的意义就是我有了这样的一个东西,职场助力了两次,上班这个车也是个名片,加上参加了大量沃尔沃KOC活动,虽然车价跌了,但这些钱回本不少,总体来说拿到我的资源和用途,车子还是挺值的。
虽然车子降价了,便宜了,但对于大部分普通人而言,依旧是排在房子后面的人生第二大消费,并且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普通人收入能力的提高,车子的保有量还是在明显提高的。对于城市中的年轻家庭,现在是户户都有车就是常态。
(2)有了最高预算,根据车子谁主开,谁核心用,以使用人的喜好选定品牌和车型竞品。
(4)价格这一块其实没必要问4S,也不用看遍地是托的汽车论坛,多使用车行168这样商业端app,那里能看到的价格一般对于消费者就是底价。
(5)在底价掌握的情况下,掌握价格谈判主动,选取比较合适,且符合车管所上牌规定的购买方式。
2.车子一定要看除了交通工具,还有什么用,找到话题,认识一圈人,身份名片,这些都是有用,在预算内把用处都做到,就是值的,而且是理性的。
3.永远主动掌握信息,有底价,知道行情,是买到低价的核心方式,比起找什么熟人,都要靠谱,买车前社会资源越少,买车时托人最容易被坑,信息最重要。
目前车辆有3种能源大类,分别是纯电、混动(插混、增程)、纯油(强混、轻混、燃油)。纯油占比不断降低,新能源不断的提高。纯电车型在政策上最友好,其它两个大类在上海这样的一线城市就是受到更严重的限制。
选择哪款,首先是考虑每个车主的安全性心态,新能源安全性上毕竟有电池,就是比不过传统的纯油车,不是说不安全,是要问车主个人是否担心,担心就别买新能源。
第二个是要看充电桩安装条件,纯电有了充电桩才是最方便的,混动有了充电桩也才是最省钱的,纯油车在这方面受到的限制的最小的。
第三个就是看喜好。新能源车的优点是内饰风格更新颖、普遍同价位动力有优势、车款都是较新的车款。纯油车则更传统,卖的是经典的那些品牌与稳定性,目前现阶段保值率有一点点极小的优势。以及奢侈品汽车和性能汽车,目前依旧是纯油为主。
本篇分享就到这里了,对我个人而言,汽车对生活改变还是很大的,直接改变了很多生活状态、工作机遇,买车对于大部分人来说,还是需要仔细审视与考虑,感谢大家的阅读,期待下次的交流!
这就是人间不公!731部队细菌战犯逃回日本后,很多人在医院、学校等公立机构担任要职
731部队是日本军国主义者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下令组建的细菌战秘密部队之一。1931年到1945年期间,731部队进行骇人听闻的人体实验和细菌战等,在中国犯下滔天罪行。数千名中国、苏联、朝鲜战俘和中国平民被用于人体细菌和毒气实验。
△崔相穆(资料图)12月27日,韩国代总统崔相穆发表对国民谈话,就当前局势向国民致歉。当天下午,韩国国会通过针对韩德洙的弹劾案后,任韩国经济副总理兼企划财政部长官的崔相穆代行总统一职。
老太卖羊肉获利180元被罚10万元,当事人发声:不作假,他们却罚这么重
江苏盐城一农民卖羊肉获利180元,却因所卖羊肉未经检疫验讫盖印章,被盐城市大丰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开出10万元罚单,引发媒体关注。
这一数字简直颠覆了全国人民的想象,一个人挣600万说明他有实力,全村人每人挣600万那就有点恐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