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艺要求
1月1日晚,阿里巴巴集团发布了重要的公告,德弘资本以最高131.38亿元收购阿里所持有的高鑫零售全部股份。
阿里巴巴对大润发投入超过400亿元,本次131亿出售大润发,显然,这笔买卖阿里巨亏。
虽然阿里巨额亏损,但是作者觉得,阿里当年收购大润发是正确的决策,当年的决策对错不能只以现在的结果判定,还要站在当年的环境判断。
科学的决策方法能大幅度的提高成功率,但是未必都有好的结果,美国人特西蒙在50年代提出决策学,因此获得诺贝尔奖,目前决策学慢慢的变成了高校正式学科,大范围的应用于组织管理中。
学会决策学,不管是工作,还是生活都有很大的帮助,决策学能帮助你选择更好的人生。
笔者了解当年阿里收购大润发决策的环境信息,了解决策学方法论,了解大润发这几年市值降低原因,把以上三点结合到一起写作本文,仅供读者参考。
本文分成3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站在当年环境看阿里收购大润发的决策,第二部分是用决策学方法论看阿里收购大润发,第三部分是分析大润发市值降低的原因。
阿里当年收购大润发是因为新零售战略,新零售战略的提出是因为盒马鲜生的火爆。
盒马鲜生金桥店是16年初营业的,营业半年后,线上订单就达到了每日数千单,这在当年是很恐怖的数字。
盒马鲜生金桥店线上订单一直增长,据传高峰时达到每日2万单的恐怖成绩,不仅是金桥店,盒马早期在上海开的多家门店都有可观的线上订单销量,门店坪效是传统超市的数倍。
在16年、17年,普通超市每日线上订单只有几十单,从几十单到几千单的变化,这就是质变,于是,当年盒马鲜生十分火爆。
各种网络公司高管到盒马鲜生出货口数单量,甚至有网络公司安排卧底到盒马鲜生工作,目的是搞清楚盒马真实经营数据和逻辑,还用2-3倍的薪资挖盒马的员工,很快美团和京东都推出了自己的店仓一体化超市。
竞争对手快速学习给阿里很大的压力,盒马门店只覆盖2公里范围,每天线上就有几千单,订单密度超过淘宝,如果能把盒马门店复制覆盖全国,那么巨大的单量几乎可能另造一个淘宝。
在这样的背景下,阿里提出了“新零售”战略,16年10月,马云在云溪大会上说:“未来没有电子商务,只有新零售。” “新零售是传统零售和互联网,现代物流,大数据的结合。”
阿里认为传统零售和现代物流结合到一起的即时零售是未来,阿里担心只靠盒马会丢掉这一个市场,因为盒马太重,开店速度太慢,所以阿里推出了“淘鲜达”,尝试整合连锁超市,共同提供即时零售服务。
阿里投资了三江购物,新华都,与各种大卖场合作,在此战略下收购了大润发和饿了么。
当时,阿里在即时零售领域有了三条腿,分别是自营模式的盒马鲜生和大润发,紧密合作模式淘鲜达,外卖平台模式饿了么,在三个方向上重兵布局,可见当时阿里的决心之大,是真把新零售定为整个集团的战略方向。
阿里高管都是绝顶聪明之人,在当时的环境做出当时的决策,作者觉得并无不妥,下一部分内容,笔者会用决策学方法论分析阿里当年的决策。
笔者把科学决策方法论 简化成为5个关键词,分别是单向门,目的,信息,选项,反思错哪里,下文分别说明。
所谓单向门,是首先要判断这个决策的重要性,这个决策是否重要,是否不可逆,如果是不可逆的单向门决策,假如慢慢的出现问题后果严重,那么就别急于决策,要收集更多信息,做出更科学的判断。
对于当年的阿里而言收购大润发并不是单向门决策,以当时阿里的盈利能力,收购大润发的负担并不大。
而且还应该要考虑京东和美团的竞争,京东推出了七鲜超市,美团推出了掌鱼生鲜,两者都与盒马鲜生直接竞争,京东还入股了永辉,当时看,阿里必须加快步伐,保持领先。
当年大润发是连锁超市头部企业,拥有众多资产和用户,大润发的资产本身就很值钱,何况还能与阿里战略协同。
收购大润发后,大润发千亿年营收能明显提升阿里集团的营收,能帮助阿里增长市值,预计仅增长的市值就超过收购金额,阿里的市值在2020年达到8200亿美元的高点。
更重要的是,收购大润发能与阿里新零售战略协同,作者觉得,阿里当年真的在践行“新零售”,收购大润发最重要的目的是走通新零售,想引领零售变革。
目的的意思是决策的时候要想想目的是什么,以目的为中心决策,不要限制思维。
对于当年的阿里而言,阿里的目的是更多占领即时零售市场,当时盒马已经证明,2公里范围内,有数千单的即时零售需求订单。
盒马是最佳模式吗,是否有更好的模式,盒马的拓展速度这么慢,有什么方法能快速拓展,占领更多的市场了。
人脑很先进,人脑也有不少缺陷,记忆带宽小就是人脑的缺陷之一,人脑做判断时,往往只依靠少量信息和直觉,人脑无法同时记住太多信息。
笔者相信,阿里当年有慎重的思考过程,有参考尽量多的信息,有经过集体讨论决策。
人脑的特性是追求简单,一旦想到一个解决方案就会先入为主,就不会想其它解决方案,其实,往往有更好的解决方案。
尽量把各种解决方案罗列出来,就能强迫自己想到各种解决方案,从中选出更好的解决方案。
在具体决策的时候,不仅要想各种解决方案,还要对各种解决方案和后续可能计算概率,用量化的数据能更好的比较和分析。
是否真的是单向门决策,目的是根本目的吗,信息是否收集完全,选项是否罗列完全,计算概率是否有错误。
笔者用以上决策方法回顾阿里收购大润发,认为阿里当年的决策是正确的,是符合决策方法论的。
虽然阿里当年的决策思路正确,但是结果并不好,阿里在大润发上巨额亏损,这是什么问题导致的,下一部分内容讲述。
阿里收购大润发的目的是用大润发的门店和资源做即时零售,实际上,有达到这个目的。
阿里收购大润发后,大润发的线上单量占比明显提高,占比超过30%,大润发慢慢的变成了淘鲜达的主力门店。
阿里收购大润发后,大润发市值明显降低,这不是大润发的问题,而是连锁大卖场整个行业的问题。
不仅仅是大润发,永辉超市、家家悦、人人乐、步步高、华润万家等知名超市这几年都很难,市值都明显降低,整个连锁大卖场行业严重衰败,大润发难以幸免。
连锁大卖场衰败的原因是渠道分流,这几年拼多多,社区团购,折扣店,零售店,即时零售抢占了大量市场占有率,总市场就这么大,被这么多渠道分流,连锁大卖场衰败避无可避。
对于阿里而言,本来以为布局了自营的大润发、盒马,整合连锁超市的淘鲜达,收购了外卖平台饿了么,即时零售市场可能的方向都已经在阿里布局内,阿里对即时零售市场势在必得。
但是想不到的是,自营即时零售出现了前置仓,平台即时零售美团外卖成为王者。
自营零售方面,前置仓比店仓一体化展现了更强的竞争力,小象超市、朴朴超市,叮咚买菜,山姆云仓等占领大量市场,盒马与大润发都是店仓一体化模式,店仓一体化模式履单成本更高,前置仓进化迭代更快,最终前置仓占据了更大的自营即时零售市场。
平台方面方面,美团推出闪购、闪电仓等都很成功,阿里在整合饿了么方面出现了一些错误,相关的分析很多,笔者之前也写过与之相类似的文章,目前饿了么的即时零售市场占有率显著落后于美团。
阿里豪赌的即时零售方向并没有错,这几年,即时零售成为少数确定的高增长赛道,闪购(闪电仓)成为美团市值增长最大功臣。 预计2030年即时零售达到2万亿规模,成为零售渠道第三极。 只是阿里对即时零售的布局没有达成预想作用,市场被前置仓和美团占据了更大份额。
阿里收购大润发巨亏,但作者觉得阿里当年的决策并没有错,从当年决策环境看,从决策方法论看,从即时零售发展的新趋势看,阿里当年的布局都没有错。
决策对并不意味着结果都是好的,好的决策只是能提高成功率,美团这几年发展顺利,笔者问过不少美团人,他们都认为美团的商业分析,数据分析很强,美团是一家重视方法论的公司,笔者甚至认为可以围绕方法论建立更高效的管理组织。
版权申明:零售信息公众号所发稿件、图片均用于学习交流使用,并已在显要位置注明文章出处和来源,若文章涉及版权,请联系138 0241 9028,将马上安排删除。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多家外媒:乌军无人机袭击俄战略轰炸机基地引发巨大爆炸,基地上空腾起蘑菇云
湖南一烧烤店推出“麻辣竹签”10元1份,店方:女顾客最喜欢,绝不会重复利用
平时推拿鬼哭狼嚎的女儿,今天十分的安静乖巧,“她看起来很小 又看起来很懂!”
突然出现在你面前的小可爱,肉嘟嘟的脸蛋真想摸两把,“看得我想再生一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