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04 22:11:36 | 作者: 新能源系列
“百千万工程”号角嘹亮,“三年初见成效”击鼓催征。过去一年,连平坚持发展出题目、改革作文章,用好用活改革“关键一招”,在对口帮扶协作、医疗卫生服务、绿美生态建设、城乡风貌管控等领域推出一揽子改革举措,为连平破解高水平质量的发展瓶颈难题注入了强劲改革动力,相关经验做法获得上级充分肯定并进行推广。连平发布精心策划推出“连平改革实践”系列专题报道,系统梳理并展现改革成果经验,进一步激荡连平高质量发展的澎湃动力。
这一组组优秀改革典型案例承载着连平人民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浪潮中的大胆探索与务实创新,是连平这片改革发展热土上敢闯敢干、奋勇争先的生动缩影。发布君诚邀您共同见证连平高质量发展进程中的每一步坚实步伐、每一次刷新跃升,凝心共赴新征程,持续奋进谋新篇。
近年来,连平县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大决策部署,围绕深化紧密型医共体建设,结合实施“百千万工程”,深入推动数据平台、协作联动、特色诊疗、医药监管“四个一体化”改革,有效破解县域内医疗资源分配不均、分级诊疗能力不够、医疗服务水平不优等问题,让群众在家门口更有“医”靠,逐步实现“小病不出乡,大病不出县”的目标。该案例入选《2024年度河源市全面深化改革优秀案例》。
一是健全信息共享系统。投入3170万元完善医共体协作信息化平台建设,将县域内公立医疗卫生机构纳入医共体平台统一管理,推动数字化电子信息档案在医共体内共享流通,破除县域内医疗信息壁垒。完善检查检验项目结果同步互认机制,实现医共体内医疗卫生机构数据结果“采集—存储—认证”一体化。2024年,检验中心检验结果互认达84217例,在节约就医时间、提高就诊效率的同时,有效缓解基层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二是畅通远程会诊渠道。打破空间地域限制,医共体牵头医院可提供实时阅片、现场会诊、指导开方、远程预约等服务功能。同时,联通省级、市级医疗网络站点平台进行专家集中商议会诊,让基层患者在家门口就可以享受上级专业诊疗服务。2024年,心电诊断中心、影像中心分别远程诊断425例、737例,门诊病人人均医疗费用同比下降18.58%,有效减轻了群众就医负担。三是完善线上“找专家”机制。将省医帮扶专家、重点科室骨干等人才资源统一链接进驻线上平台,建立“群众下单、部门派单、专家接单、群众评单”闭环机制,登记备案各领域专家54名,满足群众高品质医疗需求,实现在家门口就可以看名医。
一是探索构建“五级”联动帮扶体系。以省人民医院为牵头单位,河源医院、连平医院、隆街镇中心卫生院、镇南卫生站为成员单位,组建“省—市—县—镇—村”紧密型医联体,通过统筹调度区域内医疗资源、建设远程协作诊疗渠道、建立人才良性循环机制等,推动省级优质医疗资源向基层延伸。目前,已引进省、市帮扶专家团队入驻,聘任8名顶尖专家为学科带头人,全面参与学科建设和诊疗救治。二是建立医疗资源互助共享机制。聚焦优势学科建设,连平县第二人民医院与广州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建立医联体,连平县妇幼保健院与广东省妇幼保健院、南方医科大学第五附属医院建立医联体,不断的提高诊疗技术和服务效率。建立医联体以来,上级帮扶医院累计开展新医疗技术14项,专家教授累计接诊患者2788人次,完成手术326台,逐步实现大病不出县。三是优化县域片区组团式帮扶机制。将县域医共体内18家公立医疗卫生机构及所属卫生站分成4个片区,建立业务联动、资源共享、疾病延伸诊治机制,推进县镇村医疗服务水平全方面提升、协同发展。2023年隆街镇、陂头镇中心卫生院在国家卫生健康委开展的“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中达到推荐标准,2024年连平县8间乡镇卫生院在“优质服务基层行”创优活动中达到国家基本标准。
一是优化全周期诊疗服务。建立集预防、诊断、治疗、康复、管理于一体的家庭医生服务网格,完善诊后跟踪回访机制,累计开展健康筛查587场次,建立健康档案252955人,重点人群签约率达到78.89%,有效满足群众健康需求。二是优化全链条急救服务。建立全县综合性120线上指挥调度平台和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危重儿童和新生儿救治中心、创伤中心、胸痛中心等急诊急救机构,构建起“线上统一指挥—线下机构对接—专业人才集中调度”全链条高效急救体系,三分钟出车率达97%。三是优化全方位健康服务。建立基层医疗应急小分队,完善突发事件公共卫生风险评估和监测机制,运用多形式宣传,提升群众源头防范意识;健全基层卫生机构中医服务网格体系,打造基层中医适宜技术推广中心站,推动全国基层名老中医工作室团队、省级医疗帮扶专家团队到基层义诊66场次,逐步让中医药服务融入百姓日常生活。
一是完善线上实时监督管理机制。实行全县药械管理“五统一”(统一目录、统一采购、统一配送、统一支付、统一药事管理),依托医共体监管综合平台实时监测各分院的药物使用排名、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等,每季度开展线上处方点评,进一步规范医生处方行为,全方位筑牢药械安全底线。二是完善药品安全“监管+协管”机制。整合市场监管和卫生健康部门专业人才,组建安全协管员、信息员“两员”队伍,建立“季度督查、联合审查、常态检查”等协同监督工作机制,畅通基层药品安全治理“最后一公里”。2024年,已组建“两员”队伍243人,开展基层市场巡查342家次,及时有效地发现处置违法违规线条,有很大成效避免系统性区域性药品质量安全事件发生。三是探索建立医共体利益共享机制。以影像、心电诊断、检验三大中心为突破口,明确各类医疗服务项目中申请单位与实施单位的利益分成比例,完善医共体县镇医疗机构利益共享机制。例如,基层卫生院缺乏服务资源(包括CT、X光、超声等),患者可通过“基层申请收费—基层收集样本并进行初步处理—物流转运样本—上级检验诊断—信息平台回传结果”的方式,在基层卫生院就能完成检查检验项目,并能随时随地通过线上平台查阅结果,避免了群众辗转求医的奔波劳碌,非常大程度上减轻了就医负担。2024年,连平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诊疗量占比65.81%,基层门(急)诊人次同比增长67.95%,基层诊疗量增速达69.71%,基层就诊体验满意度明显提升。
下一篇:“四位一体”护航 青少年心理健康